
特朗普对华征收60%关税!中方正式回应! 近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商务部、外交部等部门有关负责人介绍促进外贸稳定增长的有关政策措施并答记者问。 吹风会上,有记者就特朗普在竞选美国总统时提出计划向中国征收60%关税(疯了!经过该港货物加征60%关税!)一事向商务部有关负责人提问。 对此,王受文表示,中国经济已经表现出非常强的韧性,潜力大、活力足。我们正在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我们有能力化解和抵御外部冲击带来的影响。 同时,历史已经表明,一个国家对中国加征关税并没有解决这个国家自身所存在的贸易逆差问题,相反,它推高了这个国家从中国以及从其他国家进口产品的价格。 因为最终关税是由进口国的消费者和最终用户来支付,它必然导致了消费者支付价格的上升,用户成本在提高,物价上涨导致了通货膨胀。 中国和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两个经济体,两国经济有很强的互补性。 我们认为,中国和美国如果能够在经贸关系方面保持一个稳定的、健康的、可持续的发展态势,既有利于中国人民、美国人民,也有利于世界各国人民,这也是国际社会的期待。 我们愿意本着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的原则,与美方开展积极对话,拓展合作领域,管控分歧,推动双边经贸关系行稳致远。同时,中方也会坚定维护自身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 综合分析,特朗普的关税计划对美国自身的损害可能更大。历史经验表明,加征关税并不能有效解决贸易逆差问题,反而可能引发贸易战和全球经济动荡。 特朗普的关税计划可能难以实现其预期目标,并给全球经济带来不确定性和风险,全球贸易秩序和经济稳定需要所有参与国的共同努力。
当地时间10月29日,欧盟委员会发布消息称结束了反补贴调查,宣布对从中国进口的电动汽车(BEV)征收为期五年的最终反补贴税。 被抽样的中国出口生产商将被征收以下反补贴税: 比亚迪:17.0% 吉利:18.8% 上汽集团:35.3% 其他合作公司将被征收20.7%的关税。在提出个别审查请求后,特斯拉将被征收7.8%的关税。所有其他非合作公司将被征收35.3%的关税。 确定性关税将在生效后开始征收。此外,2024年7月4日对从中国进口的电动汽车征收的临时关税将不予征收。 相关决定预计将于当地时间30日在《欧盟官方公报》上公布,反补贴税将于31日起正式实施。 当地时间10月29日,德国汽车工业协会主席希尔德加德·穆勒发表声明称,欧盟对自中国进口电动汽车加征关税是全球自由贸易的倒退,对欧洲的繁荣、就业以及经济增长都带来负面影响。穆勒警告称,此举可能会加剧贸易冲突风险,并最终损害整个行业。 10月30日,针对欧盟公布对华电动汽车反补贴调查的终裁结果,商务部新闻发言人作出了相关回应。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在回答“当地时间10月29日,欧委会公布了对华电动汽车反补贴调查终裁结果。请问中方对此有何评论?”的记者问题时表示: “我们注意到欧方发布的公告。中方多次指出,欧盟对华电动汽车反补贴调查存在诸多不合理、不合规之处,是以‘公平竞争’为名行‘不公平竞争’之实的保护主义做法。中方对裁决结果不认同、不接受,已就此在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下提出诉讼。中方将继续采取一切必要措施坚决维护中国企业的合法权益。” 这位发言人还表示:“同时,我们也注意到,欧方表示将继续与中方就价格承诺进行磋商。中方始终主张通过对话磋商解决贸易争端,也一直在为此做出最大努力。目前,双方技术团队正在进行新一阶段磋商,希望欧方以建设性态度与中方共同推进,按照‘务实、平衡’的原则,相互照顾核心关切,尽快达成双方均可接受的解决方案,避免贸易摩擦升级。”
美国东海岸的罢工虽然短暂,仅持续三天,但其背后所隐藏的与港口自动化相关的深层次冲突并未得到根本解决,而是被推迟到了2025年1月15日。这次罢工不仅直接影响了当前的运营,更对后续的市场动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罢工期间,大量船只被迫停泊在美国港口外,据统计达到63艘之多,这直接导致了船只无法按计划进行运输,同时也影响了始发港的运力。考虑到船只和货物的拥堵情况,预计需要2-3周的时间才能完全恢复正常运营。 这一影响不仅局限于美国东海岸,更波及到了跨大西洋航线。从欧洲来看,每周通常有23趟航班往返欧洲和美国东海岸,从美国东海岸返回欧洲的运输时间大约为2周。这意味着10月中旬从欧洲到美国东海岸的集装箱运输能力将有所下降。 本质上,停泊延迟半周意味着原本预计2周后在欧洲可用的运力的一半将无法按时提供,而只会延迟。这导致本周跨大西洋西行航线的市场运力将减少约10-15%。 此外,由于航行距离和运营恢复时间的差异,南美和远东等其他地区的运力也将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但影响将更为分散和延迟。在南美,这种情况将发生在十月下半月;在远东,运力的下降则预计出现在十一月中旬左右。 面对这一局势,托运人需要采取积极的风险管理措施,以降低未来可能发生的罢工风险。可以考虑将货物运送到经由美国西海岸的替代路线,或者在1月15日之前及时通过美国东海岸港口交货。对于源自亚洲的货物,这就意味着最迟在11月底装载出口货物。同时,一些托运人为应对罢工提前做准备(就如2024年夏季旺季提前应对此次罢工一样)。因此,托运人还需要密切关注市场动态,制定合理的运输计划,以避免受到未来市场波动的影响。 对于船公司而言,他们同样需要关注市场动态和托运人的需求变化。如果航商真的担心新一轮罢工,那么应该会在11月下半月出现从亚洲到美东的订单量异常激增。从拉丁美洲来看,这将是12月上半月,而从欧洲来看,出口可能会在12月下半月出现激增。这种激增不仅反映了托运人对未来市场波动的担忧,也体现了船运商在风险管理方面的策略调整。 总的来看,美国东海岸的罢工虽然结束,但其对全球航运市场的影响将持续一段时间。托运人和航商需要密切关注市场动态,制定合理的风险管理策略和运输计划,以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挑战。同时,也需要积极寻求解决深层次冲突的途径,以促进航运市场的长期稳定发展。
最新发布的上海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SCFI)显示,指数已滑落至2963.38点,较上期下跌134.25点,跌幅4.33%,跌破3000点大关,运价回落至5月底水平。具体航线表现上,除美西航线勉强维持3.11%微涨外,欧洲和地中海航线均遭遇重创,分别大幅下跌11.91%和9.73%,而美东航线持续小幅下滑1.25%。 虽然船公司原计划在9月15日利用国庆长假前的小旺季上调美线运价,但大型货代公司对此持悲观态度,认为在当前市场环境下实现涨价颇为艰难。实际上,欧美航线上已有多趟航班出现装载率不足八成的现象,想涨只有看美东10月1日是否真的罢工。 货代业内人士称,在运力供过于求之际,船公司采取优惠价、配比价等多种策略来吸引货源,导致市场行情混乱,实际成交价格远低于SCFI公布的牌价,总体而言,本期美线运价算是基本守住或略有下跌。 据了解,为应对运价持续下跌的趋势,船公司正加大力度调控舱位,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跳港、空班航行以及将大型船舶替换为小型船舶来减少运力过剩。特别是在美西航线,部分加班船也已停止运营,以图稳定运价。 德路里最新数据显示,第36至40周内跨太平洋、大西洋及亚洲至北欧、地中海航线共取消68个航次,取消率达10%,跨太平洋东行航线取消航次最多。因需求下滑和运价下跌,预计黄金周前将有更多停航,承运商呼吁托运人做好应急准备。 海外媒体报道,上周获得的一份从宁波到费利克斯托的短期运费报价,为每40英尺5000美元,有效期至9月;而另一家总部位于英国的无船承运人则表示,其已收到一份从中国到南安普敦的运费报价,为每40英尺4500美元。 以目前趋势来看,需求疲软、运价持续下跌将是未来主旋律,那货代如何抓住机遇拓展市场增加利润源? 关注全球贸易动态,积极开拓新兴市场如东南亚、非洲、拉美以分散风险并寻找新的增长点;同时,在传统业务基础上拓展跨境电商、冷链、危险品物流等新兴领域;并加强与同行、直接对接资源方合作,以降低成本并增加利润。 船公司已打出国庆长假和潜在的美东罢工两张王牌,希望能激发更多货量需求,从而支撑运价。然而,当前市场仍面临货少船多运力过剩的局面,运价趋势仍是走跌,尚未观察到货主提前出货的迹象。 进入9月,行业将密切关注美东的罢工动态以及黄金周前货运需求的提振情况,船公司计划在15日适时提价,以期通过涨价来对抗下跌压力,至少达到止跌的效果。 但业内人士分析指出,由于货量不足和新造船持续投入市场,加之市场逐渐步入淡季,以及加拿大铁路工人和印度码头工人罢工问题已得到解决,整体运价趋势依然看跌。除非美东真的发生罢工事件,否则运价前景并不乐观。
Nisshin Global Logistics (Shanghai) Co.,Ltd | 沪ICP备10210794号-3 | 工信部 https://beian.miit.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