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全球航运体系当前正在经历一场独特而出乎意料的危机。由疫情引发的一系列不寻常事件导致了严重的集装箱短缺危机。这种情况可以归类为全球性,因为集装箱的短缺会对所有供应链产生连锁反应,从根本上扰乱国际贸易。 贸易复苏阶段,集装箱的短缺,对运价产生了巨大影响。市场人士称,今年2月,每个集装箱的运输成本已从1500美元增加到6000-9000美元。集装箱短缺也推高了新集装箱的价格。目前,占据市场主导地位的中国集装箱制造商对新集装箱的定价为2500美元,高于去年的1600美元。在此前的6个月里,集装箱租金也增长了约50%。 出现这场危机的主要原因有四个。首先,由于可用集装箱数量的减少;其次,由于大多数港口因劳动力短缺而拥堵;第三,由于运营船舶数量的减少;最后,由于消费者购买情绪发生重大变化。 去年年中,真正的“黑天鹅”出现了。大量来自亚洲的集装箱货物被运往北美,但由于疫情的限制,几乎没有任何集装箱运往亚洲。由于船公司对此不感兴趣,所以对空箱的返还也不太重视。至此这种供应不对称已经演变成了一种可怕的巨大的不平衡。 此外,美国港口出现了灾难性的劳动力短缺。不仅仅是码头和仓库。由于边境限制,海关的工作也部分暂停。 尽管中国比世界其他国家更早恢复出口,但其他国家仍面临继续封锁限制和裁员。目前集装箱在北美有40%的不平衡缺口。这意味着每10个集装箱到达,只有4个返回,而6个留在了到达港口。中国和美国之间的贸易平均每月90万TEU,集装箱确实存在巨大的绝对不平衡。此外,根据咨询公司Descartes Datamyne的数据,目前的发货量处于历史最高水平。今年第一季度,销量比去年同期增长了23.3%。 集装箱航运危机以不同的方式影响着各个业务领域。例如,机械工程产品、电子产品和计算机设备等高价值商品的运输受到的影响较小。但对于其他类别的商品,尤其是亚洲的纺织业,运输成本的增加带来了更为严重的后果。出口商称,运费的大幅上涨已导致许多利润微薄的纺织厂倒闭。延误和集装箱短缺正在推高运价。在亚洲,交货延迟可达数周,迫使许多公司与买家谈判提高价格。 航运业咨询公司Alphaliner表示,从上海到洛杉矶,每海里40英尺集装箱的运费为0.66美元,而从上海到洛杉矶的运费不到0.10美元。从上海到墨尔本的机票价格为0.88美元,从上海到桑托斯的机票价格为0.75美元。有一种共识是,空集装箱应该被运回亚洲,这样承运人才能继续他们的业务。从亚洲到美国的贸易航线已经变得如此有利可图,以至于承运人甚至不用等货物到达就会把集装箱运回亚洲,特别是在港口无货的情况下。随着我国主要港口日益拥堵和集装箱短缺的报道,国内已开始呼吁进行合作,以获得更多的集装箱和更低运费。最近呼吁港口和航运协会与国际承运人合作,解决集装箱短缺问题。在交通运输部主办的会议上表示,中国港口协会(CPHA)和中国船东协会(CSA)须减少对外贸至关重要的集装箱短缺所造成的影响。去年开始的商业复苏导致了集装箱短缺。但是,集装箱从北美运回亚洲的缓慢过程也是造成其目前失衡的原因之一。 去年,我国已经宣布将采取措施增加集装箱供应。媒体指出,中国集装箱工业协会(CCIA)敦促海运集装箱制造商大幅度提高产量。自9月以来,已经达到每月生产30万标准箱的产量以缓解短缺问题。集装箱制造商已将其正常工作时间延长至每天11小时。 未来会发生什么?尽管一些报道指出近几周来其港口的活动有所改善,但航运业的一些其他报道对未来几个月的前景仍持悲观态度。许多人仍然认为,夏天之前,一切都不会缓解。 当前正采取多项措施来打破僵局,然而,目前尚不清楚全球集装箱短缺危机如何能在未来几个月恢复正常。不幸的是,预计全年合同运价也将保持较高水平。已经很清楚,对于贸易和运输公司,因此对世界经济而言,今年将是充满挑战的一年。显而易见,今年对贸易、航运公司以及世界经济来说都将是充满挑战的一年。

航运公司赫伯罗特的首席执行官Rolf Habben Jansen认为,集装箱市场的火热势头可能会一直持续到第三季度。由此产生的问题使得赫伯罗特和马士基都调整了策略,以避免集装箱短缺。 最初,赫伯罗特首席执行官Habben Jansen预计,集装箱行业前所未有的火热将持续到2月中旬的春节。随着运价继续攀升,以及将集装箱运回目的地的问题越来越多,这一历史性涨势可能会持续到2020年第二季度。 现在,该德国集装箱公司的首席执行官认为,炙手可热的集装箱市场可能会持续到第三季度,即北半球夏季或之后。他的预测是在该公司周四晚上举行的一次新闻发布会上做出的。因此,该行业最大的参与者之一似乎推迟了客户和货运代理数月来一直呼吁的市场正常化。▍延误的125小时很难弥补 目前,很难找到一个快速解决物流挑战的方案,尤其是美国主要港口长滩近几个月来一直在经历的问题,大约有30艘船排队等待停泊。但正如Habben Jansen解释的那样,这不仅仅是美国客户的问题。 例如,到上海的航程通常需要12天,因此无法恢复船舶正常周转时间所需要的1-2周。全球集装箱船队中的所有船舶均已部署,目前只有约2%的船舶处于闲置状态——这个数字与船厂的船舶数量相当。 Habben Jansen提供的数据表明,一艘Hapag-Lloyd的船的延误时间从11月的76小时增加到12月的91小时,并在1月增加到125小时。 Habben Jansen表示:“希望春节能缓解一些压力,但是要赶回125小时是相当困难的,而且不太可能很快得到解决。”▍一季度收益预计将实现强劲增长 从财务上讲,这一发展推动了集装箱航运的发展,其中包括赫伯罗特最近公布了2020年的初步业绩。这些数据显示,2020年的营业利润约为30亿美元。 本周二该集装箱运输公司宣布,预计2021年的营业利润将比往年“显着提高” 。因此,该德国集装箱航运公司也为整个行业提供了一个指标,这得益于因疫情客户购买的大量货物。 根据 1 月份的初步业务数据和当前的业务状况,赫伯罗特公司执行董事会预计2021年第一季度的业绩指标 EBITDA (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 和 EBIT (息税前利润) 将大大高于去年同期。 目前预计 EBITDA 至少为18亿美元(约15亿欧元),而2020年第一季度为5.17亿美元(4.69亿欧元); 对于 EBIT,赫伯罗特公司执行董事会目前预计至少为15亿美元(约12.5亿欧元),而2020年第一季度为1.76亿美元(约1.6亿欧元)。 同时,赫伯罗特执行董事会预计,整个2021业务年度的 EBITDA 和 EBIT 将明显超过上年水平。但是,由于多种因素,对本年度的预测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其中包括:目前运费的波动幅度高于平均水平;现有基础设施瓶颈等造成的运营挑战;以及无法预测冠状病毒大流行的未来进程或经济影响。

尽管运价仍处于创纪录的历史高位,但目前主要贸易航线上的集装箱现货运价似乎已经达到峰值,并且略有下降趋势。但是对托运人和出口商来说这点变化可能太小也太迟了。 Flexport的亚欧高级贸易经理Christoph Baumeister表示:“航运公司已开始将运价延长至2月中旬,中国主要港口似乎都有预付费舱位。” 上周五最近一期的上海集装箱运价指数(SCFI)显示三个月以来综合指数首次下跌16.05点至2868.95点。尽管如此,该指数仍比去年同期高190%,反映了过去六个月中各航线的大幅上涨。 北欧的现货运价小幅下跌19美元,至每标准箱4394美元,航运公司表示将持“观望的态度”定价,而亚洲到地中海的现货运价本期持平,为每标准箱4296美元,比一年前增加了260%。 但是,托运人表示,实际上从亚洲到北欧航运公司所报的运价要高得多。SeaIntelligence的Lars Jensen表示:“不要忘记,SCFI衡量标准的是海运费,因此既不包括岸上的费用,比如设备附加费,也不包括托运人无法装载定量合同货物的任何可能影响。” 如果托运人的反馈代表了市场现状,那么在某些情况下,来自亚洲的运输成本急剧上升对贸易造成的损害可能已经无法弥补。一家照明和家庭装修零售商表示:“我们的产品在中国生产制造的,目前受到了价格上涨的严重影响。” 与此同时,在跨太平洋贸易航线,SCFI指数显示亚洲至美国现货运价今年首次下跌。至美西的运价下降了59美元到3995美元/FTU,而至美东运价下跌了50美元至4750美元/FTU。 但是,Freightos的研究负责人Judah Levine补充道:“在保障舱位等附加费方面,确保舱位的实际成本可能要多出数千美元。”“对海运的持续需求推高了这些成本,同时导致港口拥堵和延误,而这反过来又加剧了亚洲始发港旺盛需求、空集装箱短缺问题。” 无船承运人(NVOCC)顾问Jon Monroe此前表示,跨太平洋的航运公司在定期提供的每周服务的航线收取溢价担保(SPG)费。附加保费因承运人而异。例如,另一家NVOCC提供的涵盖10条跨太平洋航线的价目表列出了“舱位担保”的溢价费用,在基本运费之上,每FEU的价格从1,000美元到3,000美元不等。这些运营商中有7家列出了2,000美元或更高的服务附加费。 值得注意的是,洛杉矶和长滩两个港口近700名码头工人感染了新冠病毒,还有数百人正在休假隔离之中,这引发了对该地区数十亿美元的物流经济严重放缓的担忧。洛杉矶港口的执行董事塞洛卡和长滩港执行董事马里奥科德罗都表示,担心港口码头将关闭。(查看文章:美国洛杉矶长滩港700名码头工人确诊,货物积压延误、港口恐关闭) HMM上周警告其北美客户,洛杉矶/长滩港口码头拥堵状况“正在恶化,一些码头达到或超过了运力”。 马士基表示,每天等待停泊的船只数量在30至35艘之间。停泊的平均等待时间已增加到10-14天;洛杉矶APM400号码头的堆场利用率已增加到95%。 无船承运人(NVOCC)顾问Jon Monroe表示:“目前的僵局不会立即缓解。”

日前,经国务院批准,由国家发展改革委与商务部联合发布《海南自由贸易港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2020年版)》(以下简称“2020年版自由贸易港负面清单”),将于2021年2月1日起正式施行。 据了解,2020年6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公开发布《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提出,大幅放宽海南自由贸易港市场准入,对外商投资实施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制定出台海南自由贸易港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并要求统筹安排好开放节奏和进度,成熟一项推出一项。 据介绍,2020年版自由贸易港负面清单共27条。该清单的制定出台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部署,提高海南自由贸易港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水平,加快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开放政策和制度的重要举措。具体而言,主要措施包括: 取消在线数据处理与交易处理业务外资准入限制,允许实体注册、服务设施在海南自由贸易港的企业面向自由贸易港全域和国际开展互联网数据中心、内容分发网络业务,促进海南汇聚数据,发展数字经济。 在制造业领域,将全国和自贸试验区“2022年取消乘用车制造外资股比限制以及同一家外商可在国内建立两家及两家以下生产同类整车产品的合资企业的限制”提前实施,支持海南自由贸易港汽车产业率先开放。 在采矿业领域,取消禁止外商投资稀土、放射性矿产、钨勘查、开采及选矿的规定,按照国家和海南省矿业领域内外资一致的措施实施管理。

新闻中心 News ce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