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新闻

2025年8月26日,美国商务部正式对中国渣罐(Slag Pots)作出反倾销和反补贴终裁裁决。中国生产商/出口商面临294.43%的反倾销税,加上226.16%的反补贴税,复合税率高达520.59%。 2025年8月26日,美国商务部公布了对进口自中国的渣罐(Slag Pots)的最新贸易政策。在反倾销终裁中,美国商务部裁定所有中国生产商/出口商的倾销率统一为294.43%,抵消补贴后的保证金调整为278.81%。同时,在反补贴终裁方面,裁定Chaeng Great Wall Steel Casting Co. Ltd.、UMECC Beijing Equipment Inc. Ltd.、常州金源机械设备有限公司、汕头华兴冶金设备股份有限公司等众多中国企业的补贴率均为226.16%。本案主要涉及美国海关编码7309.00.0090项下产品,该编码几乎涵盖所有类型的渣罐,而渣罐是冶金行业用于盛装钢铁生产过程中高温熔渣的重要设备。 此次高税率裁定并非突然之举,而是美国一系列贸易保护举措的延续。早在2025年1月21日,美国商务部就宣布对进口自中国的渣罐发起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3月27日,美国商务部作出反补贴初裁。到了6月11日,美国商务部发布公告,作出反倾销肯定性初裁。由于中国企业未参与应诉,美国商务部初步裁定中国生产商/出口商的倾销率为294.43%(抵消补贴后的保证金调整为278.81%),并预计于8月25日作出反倾销终裁。 美国商务部这一系列针对中国渣罐的贸易调查和裁决,是典型的贸易保护主义行为。高税率裁定将严重阻碍中国渣罐产品进入美国市场,给中国相关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和经营压力,也不利于中美两国在贸易领域的正常合作与发展。 这项裁决源于2025年1月21日美国商务部对中国渣罐发起的双反调查,3月27日作出反补贴初裁,6月11日作出反倾销初裁,8月底终裁落地,“520.59%”的高税率引发热议。 渣罐看似不起眼,实则是钢铁冶炼核心设备,全球能生产的工厂不多,中国占七成产能。美国本土渣罐厂因需求锐减、成本高昂,最后一家于2019年熄火,随后美国钢厂转向进口中国渣罐,2018-2023年进口量五年翻了近19倍。 这场贸易战爆发绝非偶然,美国商务部以“中国生产商未充分应诉”为由,将初裁税率直接转为终裁结果,暴露出法律工具武器化、产业链精准打击、政治周期博弈筹码三大深层逻辑。 裁决前,国内工厂试图通过转口规避风险,将渣罐运至越南等国换产地证,但美国海关启用“供应链溯源”试点,严查7309编码产品,转口链条降温。 以国内某制造商为例,其厂子年产1200只渣罐,七成出口美国。面对裁决,他有三条路:放弃美国市场转攻利润薄的中东、东南亚;去美国本土设仓,但投资大且面临诸多难题;砍掉渣罐线改做风电轮毂,需重新组建团队、流失客户。 针对此项裁决,美国钢铁协会内部也并非统一,巨头赞成加税,下游电炉小厂却叫苦连天,加税或先伤及自身会员。美国钢厂还在游说给进口钢坯加税,渣罐加税更像是一种姿态。

当地时间7月28日至29日,中美双方经贸团队在斯德哥尔摩举行新一轮经贸会谈。 根据会谈共识,双方将继续推动已暂停的美方对等关税24%部分,以及中方反制措施如期展期90天。 中国商务部国际贸易谈判代表兼副部长李成钢29日晚在瑞典斯德哥尔摩说,根据中美新一轮经贸会谈共识,双方将继续推动已暂停的美方对等关税24%部分以及中方反制措施如期展期。 李成钢在会谈结束后对媒体表示,在过去一天半时间里,中美双方贯彻落实两国元首6月5日通话重要共识,充分发挥中美经贸磋商机制作用,就彼此关切的重要经贸议题进行了坦诚、深入、富有建设性的交流。 美方表示,稳定的美中经贸关系对两国乃至全球经济具有重要意义,美方愿与中方一道,继续通过美中经贸磋商机制,协商解决经贸领域分歧,推动取得更多磋商成果,进一步稳定美中经贸关系。 下一步,双方应继续按照两国元首通话重要共识,充分发挥好中美经贸磋商机制作用,不断增进共识、减少误解、加强合作,进一步深化对话磋商,不断争取更多双赢结果。

近日,美国总统特朗普表示,他认为无需延长7月9日的贸易期限,各国需在此期限前与美国达成协议,以避免被加征更高关税。 “我认为我不需要延长。”他在周五录制的《福克斯新闻周日早间期货》节目中接受玛丽亚・巴蒂罗莫采访时表示。随后他补充道,“我也可以延长,没什么大不了的。” 在此之前,特朗普曾表示,政府可以对这一期限“为所欲为”,包括延长或缩短。 7月8日,是对许多国家实施的“对等关税”的三个月暂停期的最后期限,届时针对近200个国家的关税税率将恢复到4月2日的水平。 7月9日,这是美国和欧盟谈判达成贸易协议的最后期限,如果未达成协议,美国将对欧盟进口产品征收50%的关税。 美国财政部长斯科特·贝森特表示:特朗普可能会对20个国家重新实行高额对等关税,或者如果美国认为对方是在善意谈判,这些国家的关税可能维持在10%。

日前,越南工商联合会建议取消小额订单免征进口税规定,为此,越南将成为继日本后最新加入全球“围剿小额免税”行列的国家。当前越南正开展大规模仓储查验行动,2025年前5月查处多类案件。此外,泰国、印尼等东南亚国家也在强化物流监管,严查侵权及不合规产品 。 日前,越南工商联合会(VCCI)向越南财政部提交了关于电商进出口货物海关管理法令草案的意见书,其中建议取消对价值低于100万越南盾(约合人民币278元)的订单免征进口税的规定。 此前,为促进进口贸易发展,越南规定该价值区间的进口商品可享受免税优惠,无需缴纳进口税和增值税(VAT)。不过,今年年初政策已有所收紧,自2月18日起,通过快递方式寄送此类商品的增值税豁免正式停止。 尽管财政部在《进出口货物海关管理条例草案》中仍建议对价值较小的货物免征进口税,但VCCI的这一建议若被采纳,越南将成为继日本后最新加入全球“围剿小额免税”行列的国家。这一政策调整方向,反映出越南在平衡贸易促进与税收管理之间可能做出的新考量。 与此同时,越南正开展大规模的仓储查验行动。尽管小额包裹的征税政策尚未尘埃落定,但针对仓储的严格审查已拉开帷幕。不少头程物流公司暂停越南海外仓业务,业内也频繁收到仓库暂停运营的通知。有卖家反映,已有物流商因越南政府的大规模仓库检查行动,发布紧急通知,称周边园区已遭检查,为确保仓库货物安全,该仓库自5月29日起暂停运营并关闭,预计约15天后恢复作业,具体时间待通知。此次行动监管力度空前,波及跨境物流多个链路,卖家和物流服务商都面临着较大影响。 越南政府对物流监管的重视并非一时之举。据越南媒体报道,越南政府宣布于2025年5月15日至6月15日启动全国专项行动,总理范明政指示成立多级工作组,重点打击走私、贸易欺诈、假冒伪劣及知识产权侵权等犯罪。从相关数据来看,2025年前4个月,越南共查处案件超3.4万起,其中走私案8200多起,偷税漏税的2.51万起,假货和侵权案也有1100多起,充分显示了越南政府打击违法违规行为的决心。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越南,泰国、印尼等其他东南亚国家也在持续强化物流领域的监管举措,对各类侵权以及不合规产品的查处力度日益加大。这一系列变化表明,东南亚地区的物流监管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变化,跨境电商卖家和物流服务商需要密切关注政策动态,及时调整业务策略,以适应新的监管要求,确保业务的合规性和稳定性。

新闻中心 News ce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