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新闻 > 重磅!欧盟正式公布:...
重磅!欧盟正式公布:征收50%关税!
来源:海运网 日期:2025-10-09 点击:
当地时间10月7日,欧盟执行机构抛出一则重磅消息,公布了针对钢铁产品进口的一系列严格限制措施。这一举措犹如在国际贸易领域投下一颗“重磅炸弹”,引发了各方的广泛关注与热议。
为了保护振兴欧盟钢铁产业并为与美国谈判关税提供筹码,欧盟执行机构正式于当地时间本周二10月7日提议,将免关税进口钢铁的配额削减一半,并对超过每年1830万吨配额(原配额3300万吨)的进口钢铁征收50%关税。这部分进口目前是免关税的,这一举措相当罕见这将使欧盟的关税水平与其他主要市场(美国)接轨。这50%的关税将叠加在现有的进口关税之上。 若有必要,欧盟委员会可能实施特定国家的配额或进口限制。
欧盟核心举措:配额、关税与溯源“三管齐下”
欧盟此次公布的钢铁进口限制措施,可谓“刀刀见血”,直指钢铁进口的核心环节。
在配额方面,欧盟将可免税关税进口到欧盟的外国钢铁配额,从2024年的3300万吨大幅削减至每年1830万吨,降幅高达47%。这一数量相当于欧盟2013年进口的钢铁总量,意味着大量原本可免税进入欧盟市场的钢铁,将面临高额关税的阻碍。
关税调整上,欧盟更是“重拳出击”。对所有超过配额的钢铁进口,关税税率从当前的25%大幅提高至50%,并且这50%的关税将叠加在现有的进口关税之上。这一举措将显著增加超额进口钢铁的成本,使得进口商在进口时不得不谨慎权衡。
与此同时,欧盟还加强了对钢铁产品原产地的追溯管理。新增对原产地(熔炼和浇注)可追溯的要求,进口商需申报原始钢铁“熔炼和浇注”地。这一规定旨在防止进口商通过转运等方式规避关税配额,加强钢铁产品的可追溯性,确保贸易秩序的规范。
欧盟委员会希望尽快实施这些措施,最迟在2026年7月1日前付诸实践,以取代将于2026年6月到期的钢铁保障措施。
各方反应:支持与反对声音并存
欧盟内部态度复杂
欧盟工业事务专员斯特凡·塞乔纳表示:“这是一项非常严格的条款,在欧洲尚无先例。”一旦该条款实施,欧盟市场上只有约10%的钢铁可免关税。欧盟委员会副主席塞若内称:“欧洲钢铁行业正处于崩溃的边缘。”
业内对于这一举措的态度较为复杂。短期内,提高关税等防御性措施或许能为本土企业提供一个缓冲期,获得业内代表的支持。但长期来看,这种做法是一把“双刃剑”。它可能抬高欧洲下游产业(如汽车制造、电力设备)的成本,损害最终消费者利益和这些行业自身的全球竞争力。而且,贸易保护主义无法从根本上解决欧洲钢铁业在效率和能源成本方面的结构性问题。
欧洲钢铁协会力挺
欧洲钢铁协会(Eurofer)视该提案为“行业保卫里程碑”,认为其有助于保障就业,推动行业绿色转型。该协会表示,严格的进口限制措施可以减少国外低价钢铁的冲击,为欧盟钢铁企业提供更好的发展环境,促进企业进行技术升级和绿色发展。
中国驻欧盟商会批评
中国驻欧盟商会(CCCEU)批评提案属于“保护主义”,担心此举会推高汽车、机械等下游产业成本,对相关行业发展造成不利影响。商会认为,欧盟的这一举措违背了自由贸易的原则,不利于全球钢铁产业的健康发展,也可能会引发贸易摩擦和报复性措施。
欧盟官方否认保护主义
面对各方的质疑,欧盟官方否认保护主义说法,称这是“维护主权与就业”的必要举措。欧盟委员会副主席舍甫乔维奇直指是为了应对“全球产能过剩”,强调欧盟需要通过这些措施来保护本国的钢铁产业和就业市场。
潜在影响:行业震荡与贸易格局重塑
对欧盟钢铁行业的影响
若提案获批,短期内欧盟本土钢铁企业可能获得一定的喘息机会。高额的关税和严格的配额限制,将减少国外低价钢铁的进口,为欧盟钢铁企业提供更广阔的市场空间。企业可以利用这一时期进行技术改造和产业升级,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然而,长期来看,下游产业成本上升、竞争力下降等问题不容忽视。汽车制造、电力设备等下游产业对钢铁价格较为敏感,钢铁成本的增加将导致这些产业的生产成本上升,进而影响其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这可能会导致欧盟下游产业的市场份额下降,就业岗位减少。
对全球钢铁贸易格局的影响
“熔炼与浇铸”规则尤其针对中国通过土耳其等国转运钢铁的行为,可能会对中国钢铁出口欧盟产生一定阻碍。中国钢铁企业需要重新调整出口策略,寻找新的市场和贸易渠道。
此外,欧盟此次动作或有效仿美国之势,美方已将关税/配额延伸至光伏、电动车等领域。当前欧盟面临产业衰退与外部竞争压力,不排除将关税工具扩至化工、机械设备等行业。此举可能重塑全球供应链,加剧贸易摩擦。各国可能会纷纷采取贸易保护措施,导致全球贸易环境更加复杂和不稳定。
欧盟此次钢铁进口限制提案,是产业安全与贸易自由之间的艰难权衡。后续发展需关注欧盟理事会、议会的审议情况以及欧美贸易谈判的进展。对于行业从业者而言,需提前预判供应链变化,积极应对潜在的成本与市场波动,在这场国际贸易的风云变幻中寻找新的发展机遇。
出台背景:产业困境与外部压力交织
内部产业困境重重
钢铁在欧盟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是民用与军用基础设施、交通运输及先进制造业的关键支撑,属于战略性产业。然而,当前欧盟钢铁业却深陷多重困境。
能源成本的高企,成为压在欧盟钢铁企业身上的一座“大山”。高昂的能源价格使得企业生产成本大幅增加,利润空间被严重压缩。与此同时,来自中国、印度等国的低价钢铁竞争激烈,这些国家的钢铁产品凭借价格优势,大量涌入欧盟市场,给欧盟本土钢铁产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数据显示,自2014年以来,欧盟在全球钢铁产量中的份额已从9%下降至7%。过去15年间,该行业裁减约10万个岗位,目前直接雇佣约30万人,并间接支撑超过200万个就业岗位。钢铁产业的萎缩,不仅影响了相关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也对欧盟的就业市场和社会稳定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全球产能过剩挑战
全球钢铁产能过剩问题日益突出,成为困扰欧盟钢铁业的又一难题。尤其来自中国的低价钢铁,被欧盟方面认为正对其产业构成重大挑战。欧盟认为,全球范围内钢铁产能的无序扩张,导致市场供过于求,钢铁价格大幅下跌,欧盟钢铁企业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和生存压力。
与美贸易博弈需要
美国对进口钢铁普遍加征50%关税,而美国是欧盟钢铁及铁制品的最大买家,2024年进口额达80亿欧元。此前欧美贸易协定中,欧盟多数输美产品关税为15%,但钢铁和铝材仍维持50%的关税水平。
在这种情况下,欧盟希望通过提高钢铁进口关税和限制配额等措施,在与美国的贸易谈判中争取更多的话语权和利益。欧盟高级官员指出,拟议中的关税与配额制度将为欧盟与美国达成贸易协定的细节谈判创造有利条件,争取让美国逐步取消对钢铁50%的关税。